2024-09-26 20:51:59 | 谋考网
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15个)
1. 宗教学
2. 中国古典文献学
3.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4. 专门史
5. 基础数学
6. 应用数学
7. 原子与分子物理
8. 植物学
9. 材料学
10.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11. 皮革化学与工程
12. 生物医学工程
13. 内科学(呼吸系病)
14. 外科学(普外)
15. 口腔临床医学
四川大学“十五”“211工程”14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信息技术与相关数学理论
人类重大疾病的生物治疗谋考网
以新材料为特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材料与人工器官
数学
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的保护及利用
创新药物、中药现代化与工程
牙颌面疾病的病因及防治
器官移植与修复重建
现代水利水电科学与工程
生物质化学、皮革与环境保护
原子分子科学、核技术及其医学应用
中国区域历史与宗教文化
中外文学与俗文化
四川大学省部级重点学科 (66个)
1. 宗教学
2. 中国古典文献学
3. 中国古代史与考古学
4. 专门史
5. 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
6. 光学
7. 有机化学与物理化学
8. 植物学
9. 遗传学与微生物学
10. 材料加工工程
11. 固体力学
1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13.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14. 化学纤维
15. 化学工艺
16. 岩土工程
17. 核技术及应用
18. 生物医学工程
19. 口腔内科学
20. 法医学
21. 眼科学
22. 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
23. 病理生理学
24. 口腔正畸学
25. 药物化学
26. 骨科学
27.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8. 肿瘤病学
29. 儿科学
30. 政治经济学
31. 世界经济
32. 诉讼法学
33. 文艺学
34. 英语语言文学
35. 历史文献学
36. 世界史
37. 运筹学与控制论
38. 理论物理
39.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40. 绿色化学
41. 动物学
42. 生理学
43. 光学工程
44. 材料物理与化学
45. 通信与信息系统
46. 计算机应用技术
47. 水文学及水资源
48. 化学工程
49. 环境科学
50.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51. 内科学(消化系病)
52. 内科学(传染病)
53.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54. 神经病学
55. 影像医学与核科学
56. 临床检验诊断学
57. 外科学(胸心外)
58. 外科学(神外)
59. 妇产科学
60. 麻醉学
61. 循证医学
6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63. 中西医结合临床
64. 药剂学
65. 企业管理
66.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院校简介
校 训:尊德性而道问学 致广大而尽精微
办学理念:学生为本 通专并重 知行合一 教学相长
办学目标:创全国一流本科大学 建中国式的小常青藤
学校简介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是200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四川大学和四川旭峰实业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校园占地1200亩,现设14个学科型学院、57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艺、教等七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22000余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
百年川大底蕴,千年东坡文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创全国一流本科大学,建中国式的小常青藤”为办学目标,践行“学生为本、通专并重、知行合一、教学相长”的办学理念,恪守“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校训,弘扬“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锦江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重视专业建设,形成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现代管理、国际经贸与金融投资、土木工程及管理、白酒与绿色食品等七大专业集群。学校重视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由高校专家、企业专家、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专家、学生代表四方共同参与制定。课程体系注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三者有机结合,专业课程体系紧密契合社会需求。学校构建了德智体美劳并重,“理论与实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通识课程教育体系,通过实施“五大素质养成计划”“体育俱乐部”“第二课堂成绩单”等措施,以“实践”的方式将素质教育贯穿大学生涯;构建了“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专业教育体系,有机地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融为一体;构建了以“双创”课程为基础、讲座培训为补充、项目训练为依托、创业实践为载体、科技竞赛为重点的“课程+讲座+项目+实践+竞赛”的“五位一体”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体系。学校获得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四川省地方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项目4项、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提升计划项目3项、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1项,获得四川省一流课程15门,应用型示范课程2门,创新创业示范课程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7门。
学校坚持OBE教育理念,注重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形成“从课程实验到工程实践、再到职业训练”“从实验室到工场、再到工作岗位”的专业完整实践教学链条。学校不断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标准建成建筑信息与仿真、电子技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63个实验中心和实验室,以及商科、融媒体、文化创意等校内实训基地;与泸州老窖、宁江机床集团、四川华西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基地240余个。学校获得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项,四川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示范基地2个。
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之路,与科大讯飞、用友新道、京东、通威太阳能等知名企业合作,组建了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项目班;牵头成立了泸州老窖、水井坊、四川食品研究院、四川酿酒研究所等30余家酒企、科研单位参与的“酿酒工程人才与技术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50项,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13项。
学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推行基于现代化智慧教室的小班化、研讨式、混合式等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校获得“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个,四川省教改项目2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学校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作业与考试、教学总结”等各个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并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贯穿教学过程;通过实施早晚自习出勤率、课堂出勤率、课程及格率、等级考试通过率等“九个率”考核,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形成“诚于态度,谨于理论,勤于实践,志于成才”的良好学风。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强化科研管理、打造创新团队、构建科研平台、重奖优秀成果等,激发科研活力,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带领学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进基地,用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充实教学。近三年,学校获批省级科研平台2个,其中“东坡文化普及基地”是四川省民办高校获批的首个省级科普基地;“‘彭祖养生文化’科普作品开发”获批四川省“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和人才计划”立项;获得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是民办高校唯一获奖的成果。教师获得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6项、四川省科技厅科研项目4项、眉山市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科研论文110篇,获得各类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347项。
学校开设“锦江大讲堂”名家讲坛,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营造学术氛围,开阔学生视野。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外交部原副部长周文重、中国加入WTO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锡祥、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著名哲学家陈来、新西兰皇家科学院杰出院士伊恩·普尔教授、德国总统科技顾问马克斯·多曼教授等百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做客“锦江大讲堂”。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被评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学生近三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28项、省级401项。学生在全国及省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3543个奖项。近五年来,学校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成绩突出,名列四川省参赛高校前10位。
学校重视国际化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了“2+2”、“3+1” 本科人才联合培养项目,“3+1+1”、“3+2”、“4+2”等本硕联合培养项目,以及“3+1”、“3+1+1”专升本、专本硕连读项目。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短期出国交流项目,如交换生、暑期赴美带薪实习、出国夏令营、冬令营、泰国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搭建“锦江东方论坛”国际交流平台,每年举办学术年会。
建校十七年来,学校办学成效显著。生源质量稳步提升,近五年在四川省普通类本科二批次录取中,调档线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3%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8%。学生深造率居同类院校前列,共有2400余名学生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学生被中国地质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等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书香校园”“四川省园林式校园”“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十佳心育学校”“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八年位居校友会网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前3名
学校荣誉
2016—2023年位居校友会网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前3名
2018-2022年获回响中国腾讯网教育年度总评榜中国高水平(实力)独立学院10强
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
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四川省十大书香校园
四川省文明校园
四川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
四川省高校园林式校园
四川省高校节约型校园
四川省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
四川省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
全国啦啦操实验高校
武汉大学重点学科武汉大学重点学科序号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学科门类批准部门一级学科:5个10201理论经济学经济学教育部20710生物学理学教育部30815水利工程工学教育部
中山大学重点学科中山大学院校简介中山大学院校简介中山大学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共同创建的大学,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鲜亮红色基因、追求卓越品格和爱国奋斗精神。中山大学起初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
湖南大学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分析化学、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分析化学学科简介我校在20世纪50年代末建立分析化学专业,60年代开始在有机分析试剂与稀有金属分析方面的研究上取得成果。70年代开始了以离子敏化学传感器为特点的化学传感器研究工作,其中“氟离子电极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励。到80年代,该学科点于92年获机械部批准成立“湖南大学化学计量和化学传感技术部门开放研究
兰州大学重点学科兰州大学学科特色鲜明,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11个学科门类。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27个省级重点学科,33个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研究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重点学科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重点学科美国东北大学院校简介美国东北大学院校简介:学校类型:私立大学建校时间:1898年在校学生:24944人国际生比:19%授课语言:英文录取要求:雅思6.5分托福80分SAT1300~1450GPA3分优势专业:MBA法律土木工程电子/通信工程学校地址:UniversityofDelawareNewarkDE19716USA
复旦大学重点学科复旦大学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金融学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历史地理学中国近现代史
同济大学重点学科同济大学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名称研究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海洋地质古环境研究汪品先翦知nc赵泉鸿大陆边缘构造演化周祖翼金性春廖宗廷海洋沉积李从先邵磊刘曙光地震波传播与成像马在田王华忠耿建华综合地球物理王家林
南开大学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覆盖35个二级学科)数学:含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5个二级学科化学: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5个二级学科光学工程理论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史、经济史、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思想史6个二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含区域经济学、金
2024-05-05 13:27:41
2024-06-18 10:26:08
2023-09-11 06:03:33
2024-06-13 16:37:34
2024-05-22 16:06:55
2024-06-19 17: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