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技术学院排名
高校招生是按分数录取的,我们必须科学评判自己的高考实力,合理而充分地用好分数。高考志愿是考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规划,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和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因此,填报高考志愿既要考虑“分数”因素,也要考虑“非分数”因素。我认为以下五个问题至关重要。
第一个问题:如何选择大学
1.分类了解全国大学概况
北京大学孙东东教授将全国大学分为以下五种类别,对于帮助学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从总体上把握和认识高校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综合性大学:以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吉林大学、
南开大学、
山东大学、
四川大学、
兰州大学、
厦门大学等为代表。这些大学历史悠久、理工文医学科门类齐全、文理渗透,文化底蕴较为深厚。
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以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等为代表。这些大学工科专业实力很强,但理科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相对稍弱。
准综合大学:如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等。这类大学以为各类工业、农林牧水产业、地矿、财经、政法、语言等行业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主体专业实力很强,行业特点明显,与行业有天然联系,又都在逐渐向综合性大学发展。
师范类院校:以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和
陕西师范大学为代表。属综合类大学,其教学水平、科研实力往往超过同批次的准综合大学。这类院校都陆续开设了非师范专业。
专业院校:如医学、艺术、体育、军事、警察等。这类院校专业性很强,培养目标明确。报考此类大学应充分考虑考生的天赋、特长和兴趣。
上述五类大学,各自的发展历程不同,办学实力和特点各异,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也有差别。这都是填报志愿时需要认真分析和考虑的,希望大家不要忽视。
2.百所大学列举
每年在北京招生院校800多所。北京高校按录取分数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航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是在国际上有一定竞争力的国内顶尖大学。
第二梯队(一本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北大医学部、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这些大学属于同一量级,原来都是部委办的院校。
第三梯队(二本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物资学院、
北方工业大学(以上学校录取分相对要高一些);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这些学校录取分不太高,但主体专业办学条件不错,教学很有特点和优势)。还有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城市学院,也属这一类。
外地一本院校中70%-80%,特别是省会城市的院校,办学水平都较高,有明确的主体专业,是行业领军者。列举如下: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大学、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重庆大学、四川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兰州大学。
外地二本院校办学水平都不错,只不过在北京招生列入二本,值得相应分数段的学生选择。
华北地区: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石家庄经济学院、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中北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东北地区:
沈阳理工大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华东地区:
上海海关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审计学院、
宁波大学、中国计量学院。
其他地区:
安徽财经大学、
山东财政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西安财经学院、
西安邮电学院。
由于北京考生对外地大学了解较少,填报志愿时觉得无所适从,所以我在这里列举上述数十所,不是全部,仅供大家选择时参考
3.从“大排名”了解大学实力
《挑大学选专业》一书对全国高校做了大排名,这是根据各高校的教授、院士、博士点、科研成果、科技论文等评分排定的,大体能反映高校的办学实力。尽管这个排名不尽科学和完善,社会各界对此议论也较多,但它仍不失为填报志愿时了解全国大学基本情况的重要参考。
在解读“高校排名”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我们要从总体上看待高校的大体排名位置,相差一二十名的位次也许不好说在办学实力上有质的差别。第二,同类院校是大体可比的,如同是师范院校或政法大学,从排名大体可以了解其办学规模、教学科研水平等。不同类的院校是不能简单相比的,如排名相当的综合大学与专门院校,谈不上属于同等量级的办学水平。第三,还要了解下列情况在排名中的特殊性:高校合并规模越大排名越靠前;有医学院的大学排名靠前;理工类院校排名靠前,文史类院校排名靠后。
4.上“专门院校”和读“主体专业”
一是要去专门院校上学。语言类、法律类、师范类、财经类、土建市政类、计算机类、
农学类、电子信息类、医学类等都有专门院校。在专门院校得到的训练跟在其他院校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是
法学类专业,华东政法、西北政法的法律专业跟北航的法律专业是不同的。同是土建类专业,北京建工学院不单讲授基本知识、书本知识,还要讲大量工程实际知识,这跟北方工大的土建专业有很大差别。
二是要读学校的主体专业。工科为主的综合大学、准综合大学多数都有主体专业,办学历史长,办学实力相当强。如学
生物工程报中国农业大学,而不要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国际经贸、
金融学专业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而不要报中国农业大学。学语言类专业报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而不应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样道理,学中文专业报
首都师范大学,而不应报北京理工大学。
5.报考外地院校也是不错的选择
北京市现在高考录取率为80%左右,如果只在北京上大学,录取率只有60 %左右,选择余地就大大减少。
同是二本,即便是一些历史不长、教学科研水平一般的北京院校也是门庭若市。而在京招生的外地院校多数为部委院校,师资力量很强。一本院校情况也与此相类似。北京考生往外地迈出一步,就会有很多的选择,不但分数低,还有降分录取的可能,可以提高就读学校的量级,专业选择余地也较大。对于高考成绩在批次线附近的,可以保证不落到下一批次。
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不够北大清华分的学生,在北京只能上人大、北航、师大、北外等,而到外地可上复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第二,不够北航、人大、师大、北外分的学生,到外地可上哈工大、川大、重大、厦大。第三类,二本分的学生如上外地二本院校,这些院校如前文所述,办学水平都很不错,是行业领军者,甚至在全国小有名气,一般讲北京的二本院校好,或者好得多。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中国最好的医学院是哪一个?
中国最有名的中医院校有六所,分别是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和
上海中医药大学。
1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校牌,是教育部高等学校
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世界中医
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挂靠单位。
学校建有中医学、
中药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2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32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现有本科以上在校生9000余人,其中留学生1100余人。
学校目前拥有
针灸推拿学和中医内科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建有科技部、天津市政府和意大利卫生部共建的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方剂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天津)——现代中药研究中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针灸学实验中心,天津市组分中药工程技术中心等重点科研和教育机构。
学校出版有《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天津中医药》、《中医脑病杂志》等学术刊物。
学校以“进德修业,继承创新”为校训,以重点学科建设和中医药对外教育为特色,以科学研究为优势,以中医药学为主,医、理、文、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传承与创新协同,科研与服务并举,以质量求内涵,全面协调发展”方针,建设高层次、外向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
2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 1956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 211 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学校现设有
基础医学院、 第一
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学院、管理学院、
护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学院、继续
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高职部、体育部、信息中心等教学机构。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
制药工程学、
针灸推拿学、
公共事业管理学、
工商管理学、
护理学、
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 9 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七年制含中医科研方向、中医临床方向、
中医骨伤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中药方向、针灸推拿方向、针推康复方向、针推对外交流方向、医院管理方向等 9 个培养方向班,分别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联合培养。
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计10581人,其中本科生6614人(大陆学生4956人,台港澳学生317人,留学生1341人),专科生1406人(高职1138人,护理专业268人),硕士生1992人,博士生569人。
我校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 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均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部局级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最高级)实验室 9 个。学校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
创办于 1958 年的附属东直门医院是学校临床教学及医疗、科研基地。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一所医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备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并具有中医专科专病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附属东方医院已建设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备先进、人才优化、
管理科学、医疗水平一流、中医特色突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国家级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医院。2006年,北京冶金医院正式划转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学校第三附属医院。
建于 1958 年的药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齐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现已通过小容量注射液 GMP 认证。其拳头产品“清开灵注射液”连续三次被审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首选必备中成药。
建校50多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以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已为国家培养了30000余名高级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3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近年来,先后与 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43个合作项目,与境外45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
学校主办有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和《中医教育》杂志,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3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全国首批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原直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是国内首批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1995年获博士生导师自审权;1998年成为全国首批开展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2000年改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广东省管理为主;2002年获国家首批开展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研究生试点工作,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优秀;2003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广东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九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整体验收,同年启动
广州大学城新校区建设;2004年通过广东省“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成为广东省“211工程”建设高校。2004年在全国的一级学科评估工作中,我校中医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全国排名第一;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第三;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第六。2005年主体搬迁进驻大学城,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为全国唯一一个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年,“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均以“优秀”成绩通过整体验收,同时,成为广东省唯一一所新增具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的院校。
目前,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部局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总数在全国地方中医药院校和广东省属高校中均居首位;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全面覆盖了中医学、中药学以及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项下的所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5个、
硕士点24个;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设有二级学院15个,开设本科专业16个,横跨医、工、管、理、经、文、教7个学科门类,其中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制药工程是广东省名牌专业;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医疗实力雄厚,有附属医院(含非直属)12所,拥有全国一流的专科专病医疗中心、研究实验室。
学校设施齐全,占地1450亩,仪器设备总值3.09亿元;已建成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测试中心和实验动物中心,图书馆藏书77万册;有综合教学实验室5个、临床教学综合实验室1个,临床教学综合实验室功能处于国内医药院校领先水平;有教学医院20间,实习医院26间,药学类实习基地24间,其它类教学基地4间,实践教学条件良好。
学校的科研及技术开发颇具实力,是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及中国中医药师培训基地之一,已建成5个国家科技部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和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中心、基地)。

湛江有哪些大学 院校名单及排名
1、湛江的大学有: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医科大学
岭南师范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民办)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民办)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2、在公办本科全国排名情况:
广东海洋大学第359
广东医学院第391
岭南师范学院第645
3、在独立学院全国排名情况: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第146
谋考网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