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3 02:50:52 | 谋考网
物化地赋分有优势。
从等级赋分的等级制度下看的话,物化地的优势会更加一下,因为这几个科目可以说是集所有难度为一身的科目,物理和化学本身就比较难学,同时地理也是文科中最需要逻辑思维的一个科目。
这样的组合方式,选择的人数会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在等级赋分制度下,学生会更加的有优势,说不定可以排到前3%,但是类似生物和政治学科,选择的学生会比较多,那么学生排到前3%的可能性会比较低。
但是如果学生本身更加擅长生物和政治的话,那么硬选择化学和地理,反而不能讲成绩提高到最大了,所以还是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如果更加擅长生物和政治,那么还是选物生政。
充分认识生物与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
赋分时根据排名来进行的,高考时该科成绩排名在全省靠前,赋分就高,反之亦然。这就意味着,要在生物与地理中找出自己最擅长的一科,而这要和考生的学科特长结合起来考虑。
生物的难度在于知识点比较多,遗传部分难度非常大,但也是高中生物的重点部分。如果对文字量、需要加强记忆不太有信心,建议不选生物。现实中,有一些理科类学霸,之所以生物成绩一般,就是对生物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不感兴趣,因而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地理这门课程,是否有兴趣决定着成绩的高低。它虽然是文科课程,但理科气质鲜明,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天体运动模块,还需要计算,大气运动、洋流等难度很大,也很抽象;但人文地理部分很简单。

2024年高考起,新高考选科政策发生重大调整。2025年高考也有了新要求。新高一高二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相关选科信息,为后续选择院校和专业做好准备工作!其中,高校招生专业的选科要求作为影响选科的重要客观因素,需要提前进行了解分析。2024年全国211院校共有4218个专业(类)在京招生,其中选科要求物理+化学均须选考的占比55.12%,不限选科占比33%。物理+化学+X组合可报院校优势明显,可以综合考虑。对于2024/2025届高考生来说,
1.若专业方向明确,那么根据专业要求来,需要物理+化学双选的就选上,需要单科必选的也要选,没有要求的就选自己成绩最好的三科。2.若专业方向不明确,成绩较好,建议物化一起选上,未来可选的空间较大。985/211名校、以及理工农医四大门类专业基本上都要求物理+化学。3.若专业方向不明确,成绩中等,建议先确定大概的专业方向。比如可能会学习偏理工科,最好物化选上,可能偏向文科,就选自己成绩较好的几科,怎么分数高怎么选。4.若成绩普遍较差,且没有突出学科,建议按排名最靠前的3科来选。如果喜欢物理化学的,喜欢或者接受理工科的,物化放心大胆去选。如果不喜欢理工科的,物理化学学起来很吃力的,建议慎重考虑,毕竟物理化学赋分后难拿分,尽量选择其他科目,哪个学科容易拿分选那个学科。5.如果将来肯定不从事理工农医专业,而有志于文法公管类、财经类、语言类的孩子,或者选专业的时候“物理+化学”用不到的学生,这两门学科能不选的就不选。可以对照下表选择。

谋考网(https://www.mou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赋分制跟选科人数多少有关系吗 人多好还是人少好的相关内容。
按照一般的逻辑来说,新高考在选择考试科目的时候,报的人多的科目竞争更大,而报的人少的科目竞争会小一些。这样想其实是具有的道理的,但并不是很。在赋分制度下,学生选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大学要求,但跟报考人数多少关系并不大。所以大家还是需要避免盲目跟风报考热门科目,或者因为人少去学自己不感兴趣的弱势科目。新高考赋分制下选科人数多少有影响吗?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新高考赋分制下选科人数多少有影响吗?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很多人在乎人数多少,只看到了表面。准确来说,这个和人数没有关系,和该部分人的能力水平分布情况(或者说学习能力的差异程度)有关系。
以化学为例,假设选择化学的有10人。
第一种情况:10人全是学霸,总有一个高低之分,那么较后一名原始分是92分,赋分成绩在没有保底时较低就会变成30分。赋分成绩和其真实实力相差太大。不好。
第二种情况:10全是差生,那么的差生就占大便宜了。原始分40分,就能被赋分成为90分。肯定是好的。
第三种情况:如果考生分布是符合三个学霸,四个中等生,三个差生的正太分布时,赋分成绩就能增加和真实实力接近。
为什么我这么肯定根本缘由不是人数,而是学习能力分布呢?3+3的物理或者3+1+2的化学,都会存在选科人数较少的情况。
大家却都忽略了,其实还有一门课程的选科人数比它们还要少——政治。为什么就没有人提政治的“弃考”和赋分问题?因为选择政治的考生能力分布符合规律(学习能力差异不大)。
所以,目前新高考的赋分问题主要是在单科考生中学习能力分布不规律。学霸都在物化上,中等生和差生都选了生地上。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多数考生认为,物化太难学,为了追求数而放弃了。
所以,需要承认题主这个问题在新高考确实存在“人多差生多,人少学霸多”的问题,让物化的赋分成绩偏离学生真实实力。
那么,新高考单科多少人才算“少”?浙江省当初给物理设定了一个值,6.5万人,选科人数少于它就实行保底。您在回头看看政治人数,远少于这个数,却没有保底政策。
一.赋分制选科人数多好还是少好 怎么选科更合理 二.安徽新高考等级赋分怎么算 新高考分数怎么算赋分 三.广东新高考怎么录取 广东等级赋分如何转换 四.2022年高考总分怎么算 新高考分数怎么算赋分 五.新高考分数线是原始分还是赋分 新高考赋分是什么意思 六.新高考是按照等级赋分排名吗 什么是等级赋分制 七.新高考是按照赋分计算的吗 新高考等级赋分计算公式 八.高考等级赋分是哪几科 高考赋分等级怎么划分 九.高考等级赋分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要等级赋分 十.高考等级赋分是什么意思 等级赋分的意义是什么
怎么去解决这样的弃考物化呢?谋考网
第一、保底政策。
第二、科目要求。
第三、由于弃考物化,对选择物化的考生有影响,所以这部分考生尽可能的选择物化考试的。转劣势为优势。
总结:
赋分制度本身没有问题,也无人数无关,但由于弃考带来的单科考生学习能力分布不均,造成了问题出现。——归根结底,其实是公平的,选择物化,竞争少了。 ;
物理化学地理组合优势容易赋分吗物理、化学、地理的学科选择方式,专业报考率是最高的,选择范围是最广的,专业稀缺未来就业也好,竞争相对来说却还是不大的,还有利于未来的考研、保研。如果偏向于理工类,并且学习成绩较好非常适合报这种组合。选择物理化学地理优势选择范围最大物理、化学、地理这三个组合,以物理作为指导,加上化学和地理可以报考99.4%以上的专业。对于报志愿来说,限制较
物化生物化地最后化学要一起赋分吗高考物化生和物化地,分数在一起统计划分。新高考模式下,语文数学英语为必选科目,高考以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物理和历史为首选科目,二选其一,从而把学生分成物理类和历史类两大类,类似于原来的理科文科。这里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其余四科四选二,按公式把原始分赋分后计入总成绩。所以物化生,物化地,在一起划分。新高考物化地可以报考航空航天
2024广东高考选科要求2024年广东高考招生选科要求如下:一、物理类考生专业可选择范围更大在本专科加起来总计6.4万个专业中,本科专业有3.9万个,专科专业为2.4万个。在本科专业中:首选科目“仅历史”和“仅物理”可选择的专业数量范围差距悬殊,占比分别为0.93%和36.86%,可以说首选科目为“仅物理”的专业占据了“半壁江山”。未来专业选择范围更大,首选科目为“物
物化生和物化地组合有什么优劣势?物化生和物化地组合的优缺点相关内容如下:1、物化生组合的优点学科关联性强: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三个学科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现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律,有助于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2、培养科学素养:物化生组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推理、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非常
本文目录一览:1、2022年高考物理50分能赋分到多少山东2、2024山东高考选科要求3、山东高考赋分优势科2022年高考物理50分能赋分到多少山东60到70分。高考物理30到50分的大概可以赋到60到70,50到60分的大概可以赋到70到80,60到75分的大概可以赋到80到90。赋分制是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变化之一,是按照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的一种方法,用于选考科目的成绩统
赋分后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赋分是多少?物化生的赋分方式如下:1、卷面分值: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在高考中的卷面分值分别为110分、100分、90分。这是按照每门学科的难度和知识范围来分配的。2、等级赋分制:在高考中,这三门学科的成绩将采用等级赋分制。这意味着,如果你的卷面成绩在全省或者全市的排名比较靠前,那么你的最终成绩会比你的卷面成绩高。反之,如果你的卷面成绩在全省或者全
2022年高考物理赋分吗并不会赋分,在2022年高考的时候,物理是属于一个正常裸分加进高考总分的科目,因为在三加一加二这样子的一个高考模式里面,物理跟历史都是属于二选一的一个科目,不是选物理就是选历史这样子的一个科目。而且物理跟历史,跟语文,数学,英语都是一样,以裸分加入高考总分这样子的一个模式,去进行考试的和赋分的那些科目只是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这四科。然后这四科的话就
外地回京高考有优势吗?京籍外地生的基础较为扎实,基础性比其他学生好。但是可能会不适应北京的试卷,因此还得是跟着老师复习,北达高考外地回京全日制学校就是针对这部分学员来教学的,考点不同、难易不同、题型不同、要求不同等问题来进行讲解。外省回京高考有什么样的学校能接收?可以考虑一下精华学校复读哦。这是一家专门做中高考辅导的学校,办学已经有40多年了,在升学这块做得相当专业,位置也很有优势,在
2025-06-21 13:58:06
2025-04-01 18:47:58
2024-11-02 07:47:25
2024-12-08 19:15:24
2025-01-12 19:27:27
2024-01-30 00:21:21